问医生 找医院 查疾病 症状自查 药品通 健康笔记
首页 > 消化系统疾病 > 肠道疾病 > 炎症性肠病 > 正文

炎症性肠病患者怎么吃?首份权威饮食指南来了

2020-09-25 00:00:03医学界
栏目关注:
核心提示:一文教你怎么吃最健康!

  炎症性肠病(IBD)包括克罗恩病(CD)和溃疡性结肠炎(UC),是消化系统常见的肠道炎症性疾病,常累及回肠、直肠、结肠。既往研究表明,饮食因素在IBD的发病和炎症持续中扮演着重要角色,特定的饮食疗法能够诱导CD缓解,也有一些饮食成分与UC的反复发作有关。

  IBD是一种慢性疾病,在长期治疗的过程中,营养和饮食搭配也格外重要,为医生和患者提供哪些食物可能有害或有益的指导也是十分必要的。

  为此,国际炎症性肠病研究组织(IOIBD)成立了专项工作组,汇总分析现有的研究证据,制订了控制和预防IBD的最佳饮食指南,并于近日发表在Clinical gastroenterology and hepatology杂志上。

  接下来,就让我们跟随最新权威指南,一起来看看IBD患者究竟应该怎么吃?

  01 水果和蔬菜:CD患者酌情适度增加摄入

  水果和蔬菜的膳食纤维含量普遍较高,而纤维通常不能在小肠消化吸收,大多数是在结肠中被肠道细菌酵解,产生乙酸、丙酸和丁酸等短链脂肪酸(SCFA),也是结肠上皮细胞的能量来源。

  在活动性IBD患者中观察到SCFA的生成会降低,补充纤维或许有利;但也有研究显示限制膳食纤维的摄入会引起肠道菌群的变化,可能导致肠道炎症。

  IBD患者应该怎样调整水果和蔬菜的摄入呢?基于现有研究,IOIBD指南建议:CD患者可酌情适度增加水果和蔬菜的摄入;但对于UC患者,没有足够的证据支持改变水果和蔬菜的摄入量[支持相关建议的证据水平(EL)极低,100%通过]。

  02 精制糖和碳水化合物:有持续症状的患者以低短链碳水化合物为主

  总体而言,目前没有证据表明,改变精制糖和碳水化合物的摄入能够在调节IBD的炎症活动中起作用。

  基于现有研究,IOIBD指南建议:对于CD和UC患者,均没有足够的证据支持对精制糖和碳水化合物的摄入量进行任何具体的改变(EL低,92.3%通过);对于有持续症状的患者,慎重起见,应以低短链碳水化合物(低FODMAPs)饮食为主。

  什么是FODMAPs?

  FODMAPs是短链碳水化合物(糖)的集合,在肠道中不能完全被吸收,因而能被肠道中的细菌发酵利用,可能引发IBD症状。FODMAPs天然存在于许多食品和食品添加剂中,低FODMAPs饮食指的是低发酵、低聚糖、二糖、单糖和多元醇饮食。既往研究证实,避免高FODMAPs食品,采用低FODMAPs饮食的方案,对IBD有积极作用。

  03 小麦/麸质:不限制摄入

  有临床研究显示,通过限制麸质的摄入,65%的患者有一种或多种IBD症状改善,38%的患者IBD发作频率和严重程度降低,但谷物中麸质与FODMAPs共存,症状改善可能与减少FODMAPs摄入量有关。

  因此,基于现有研究,IOIBD指南建议:对于CD和UC患者,均没有足够的证据支持限制小麦/麸质的摄入(EL低,100%通过)。但对麸质过敏者应避免摄入。

  04 红肉/加工肉:CD患者适度食用;UC患者减少摄入

  红肉是指在烹饪前呈现岀红色的肉,如猪肉、牛肉、羊肉、鹿肉、兔肉等,所有哺乳动物的肉都是红肉。红肉中普遍含有很高的饱和脂肪酸,有研究表明红肉的摄入与UC的发病、恶化以及复发有关,高动物蛋白摄入与IBD风险增加显著相关。

  最近发表的临床试验显示,每天食用一定的鸡胸肉和2个鸡蛋能够提高CD的缓解率,表明以鸡肉和鸡蛋作为CD患者的蛋白质来源是安全的。

  基于现有研究,IOIBD指南建议:对于CD患者,有证据表明不必限制未加工红肉、鸡肉以及鸡蛋的适度食用(EL高);对于UC患者,谨慎起见,应减少红色和加工肉的摄入(EL低,100%通过)。

  05 乳制品:避免食用未经巴氏杀菌的乳制品

  乳制品在加工过程中,由于加工工艺、脂肪含量、食品添加剂等不同,导致同类产品之间的差异较大,故而探讨乳制品对IBD的影响十分复杂,难以达成共识(92.3%通过)。但考虑到潜在的感染风险,所有IBD患者都应避免食用未经巴氏杀菌的乳制品(100%通过)。

  多数乳制品中都含有乳糖,有研究显示,CD和UC患者中,乳糖酶缺乏症的患病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人群,IBD患者食用牛奶等乳制品时要关注自己是否有乳糖不耐受的情况。

  06 脂肪:减少饱和脂肪酸摄入,避免反式脂肪酸摄入

  肉豆蔻酸又名十四烷酸,是一种饱和脂肪酸,在棕榈油、椰子油、乳制品脂肪中含量较高。

  反式脂肪酸又称为反式脂肪,是指来自天然或工业来源的不饱和脂肪酸。日常生活中,含有反式脂肪酸的食品很多,诸如蛋糕、糕点、饼干、面包、印度抛饼、沙拉酱、炸薯条、炸薯片、爆米花、巧克力、冰淇淋等。

  ω-3脂肪酸为一组多元不饱和脂肪酸,主要包含二十碳五烯酸(EPA)和二十二碳六烯酸(DHA)等,常见于深海鱼类。

  综合现有研究,IOIBD指南建议:谨慎起见,CD患者宜减少饱和脂肪酸的摄入,避免反式脂肪酸的摄入(EL低,100%);而UC患者宜减少肉豆蔻酸的摄入(EL低,100%),也应避免反式脂肪酸的摄入(EL低,100%),可以增加从海鱼中摄取的ω-3脂肪酸,而不是从补品中摄取(EL高,100%通过)。

  07 酒精及酒精饮料:减少摄入

  饮酒通常被认为是胃肠道症状恶化的潜在诱因,有研究表明饮酒量增加与新发IBD无关,与IBD复发或许有关。但总体而言,现有证据不足以支持减少酒精摄入(EL低,100%通过)。

  综合现有研究,IOIBD指南建议:对于CD和UC患者,均没有足够的证据支持限制酒精摄入。但不能以此为由放纵饮酒,为健康考虑,不宜贪杯。

  08 麦芽糊精/人造甜味剂:限制摄入

  麦芽糊精,也称水溶性糊精,是以各类淀粉为原料,经过低程度水解制成,是一种常见的膳食多糖,可用作食品和糖果的增稠剂。

  人造甜味剂是人工合成或半合成的代替蔗糖的有机化合物,如三氯蔗糖或糖精,广泛用于制造食品、饮料。

  体内和体外实验均表明,麦芽糊精/人造甜味剂与IBD风险增加相关,在动物模型中,人造甜味剂会增加胃肠道炎症标志物,破坏肠道微生态,与IBD发病机制有关。在过去几十年中,人造甜味剂的消费量增加与IBD发病率增加平行。

  综合现有研究,IOIBD指南建议:谨慎起见,CD和UC患者均应限制含有麦芽糊精/人造甜味剂的食品的摄入(EL极低、92.3%)。

  09 食品添加剂:限制摄入

  在食品加工过程中通常会使用一些乳化剂、增稠剂等食品添加剂,以改善食品的质地和质量。常见的乳化剂和增稠剂包括卡拉胶(Carrageenan)、羧甲基纤维素钠和聚山梨酯-80,既往流行病学数据支持某些乳化剂暴露与IBD发病率有关。

  卡拉胶又称为麒麟菜胶、石花菜胶、鹿角菜胶、角叉菜胶,是从麒麟菜、石花菜、鹿角菜等红藻类海草中提炼出来的亲水性胶,广泛用于制造果冻、冰淇淋、软糖、罐头、八宝粥等食品。

  羧甲基纤维素钠是一种离子型纤维素胶,具有一定的增稠乳化作用,可用于增加酸乳饮料、酸奶等的黏稠度,也常用于制造果冻、果酱等食品。

  聚山梨酯-80是一种优良的乳化剂,在医药、食品等多领域均有应用,常用于制造冰淇淋、冰糕等冷冻甜食。

  在动物模型中观察到,卡拉胶暴露能够诱导肠黏膜溃疡,肠道炎性细胞浸润和上皮损伤等;羧甲基纤维素钠和聚山梨酯-80暴露能够减少肠道黏液层厚度、增加肠道通透性,破坏肠道微生物多样性等,与IBD的发病有关。

  因此,综合现有证据,IOIBD指南建议:谨慎起见,CD和UC患者均应限制含有卡拉胶、羧甲基纤维素和聚山梨酯-80的加工食品的摄入量(EL极低,92.3%)。

  10 二氧化钛和亚硫酸盐:减少摄入

  二氧化钛是一种白色晶体粉末,用作糖果、白色酱汁、调味料、非乳脂奶油等食物的着色,而在盐和其他粉状食品中添加硅酸铝能够防止结块。

  亚硫酸盐常被用作防腐剂,用以保存葡萄酒、啤酒、柠檬汁、水果罐头以及加工过的肉类等食品。纳米颗粒如二氧化钛和硅酸铝等,因其具有高度稳定性和抗降解性,也被当作食品添加剂,用于食物着色、涂层和保存。

  在动物模型中观察到,亚硫酸盐能够诱导结肠炎,二氧化钛和硅酸铝能够加重肠道炎症;有临床研究表明限制二氧化钛和硅酸铝摄入更有利于CD患者的症状缓解。

  综合现有证据,IOIBD指南建议:谨慎起见,CD和UC患者均应减少含有二氧化钛和亚硫酸盐的加工食品的摄入(EL极低,92.3%通过)。

  小结

  综上所述,对于CD患者,建议经常摄入水果和蔬菜;减少摄入饱和脂肪、反式脂肪和乳脂;减少摄入加工过的乳制品或富含麦芽糊精的食品;减少摄入含有羧甲基纤维素和聚山梨酯-80等添加剂、三氯蔗糖或糖精等人造甜味剂以及纳米颗粒的加工食品。

  对于UC患者,建议和CD患者一样,减少上述食品的摄入;还应减少红肉、加工肉的摄入;建议增加天然来源ω-3脂肪酸的摄入,如野生三文鱼等。

  参考文献

  [1] Levine A, Rhodes JM, Lindsay JO, et al. Dietary Guidance From the 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 for the Study of 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s. Clinical gastroenterology and hepatology. 2020;18(6):1381-1392. doi:10.1016/j.cgh.2020.01.046

39健康网(www.39.net)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

39健康网专业医疗保健信息平台 优质健康资讯门户网站  

中国领先的健康门户网站,中国互联网百强,于2000年3月9日开通,中国历史悠久、规模最大、拥有丰富内容与庞大用户的健康平台。多年来,在健康资讯、名医问答、就医用药信息查询等方面持续领先,引领在线健康信息,月度覆盖超4亿用户。

特别策划
举报/反馈
链接地址:*
举报内容问题:*请选择举报类型
原创文章链接:
其他理由:
更多问题及建议: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