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痛便秘胀气?当心胃肠功能紊乱!医生建议这样做

核心提示:大家有没有想过,当我们被胃肠搞得整个人脑子打结,其实你的胃肠也好不到哪里去,它也处于紊乱中呢? 2022-04-12

点击这里收听音频版

每次只是吃了点东西,肚子就胀得不行,吃什么都没胃口,时不时就便秘。

吃点冷的吧,吃完没多久,就得用八百里狂奔的速度找厕所,简直就是吃啥啥不行,胃肠不适第一名,整个人都不好了!

但大家有没有想过,当我们被胃肠搞得整个人脑子打结,其实你的胃肠也好不到哪里去,它也处于紊乱中呢?

肠胃功能紊乱,不能一拖再拖

胃肠功能紊乱,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功能性胃肠病。

我们的肠道是消化系统的一部分,它既负责了食物进一步的消化和营养吸收,同时也负责了大便的形成、储存和排出工作。

而以下这些因素,都是让肠胃功能紊乱的危险因素。

不健康的饮食习惯

会直接影响胃肠道运转。比如说长期暴饮暴食、三餐不规律,现在很多年轻人都喜欢摄入过多的食盐和重口味的腌制加工食品,这样会刺激胃酸和蛋白酶分泌过剩,导致胃肠功能过于亢奋。

腌制加工食品里面有大量的硝酸盐和亚硝酸盐,长期食用会有致癌风险,辛辣食物也很容易损伤胃肠道粘膜。

有胃肠道感染病史

相关研究显示,有胃肠道感染病史的人,功能性消化不良的风险是健康人群的5.2倍。

根据临床多年的研究和调查显示,胃肠功能紊乱还有明显的家族聚集倾向。

这除了和家人共同的饮食习惯、生活环境有关以外,基因也是一大因素。如果下一代受基因影响,也可能造成胃肠功能紊乱的发作。

此外,胃肠功能紊乱与抑郁、焦虑等负面情绪也有关系,所以工作学习压力大的人,也容易被它找上。

那么,该如何识别胃肠道功能紊乱呢?

胃肠功能紊乱的症状堪称七十二变,非常复杂,包括了功能性消化不良,也就是饱胀、腹痛。其次是肠易激综合征,容易腹痛腹泻,还有功能性便秘也是它的承包范围,表现为粑粑干结、次数减少、拉得困难等等。

听着是不是觉得胃肠功能紊乱承包的业务非常广泛?而且这个病患病率还不低,全球患病率约为11.2%,中国人总体患病率约为6.5%,且有上升趋势。

由于每次症状不太严重,大多患者的危机意识自然就没那么强,所以一般都是实行一拖再拖原则,认为靠着身体的修复力,后面自己就会康复。

但要知道肠道可是我们的“第二大脑”,胃肠功能一旦长期紊乱,还会导致严重性的营养不良、神经性厌食,引起人体各种免疫类疾病,严重的甚至诱发癌症,所以大家真的不能轻视。

如何调理肠胃,提前预防?

如果已经出现胃肠道功能紊乱问题或者想要提前预防,我们应该如何调理我们的肠胃呢?

要知道,我们的消化系统,像自然界的许多系统一样,在有规律的节奏和循环中,工作才能更好。所以肠胃功能紊乱的患者一定要规律作息,舒缓精神压力,避免熬夜,缓解精神焦虑症状。

三餐要规律,饮食有度,不暴饮暴食,拒绝辛辣、寒凉、刺激性的食物,进食时做到细嚼慢咽,对于肠胃消化、吸收益处很大,平时多吃一些瓜果蔬菜,促进肠胃蠕动,对于消化也很有帮助。

生活习惯要改善,我们体内内环境也要抓起来。针对肠胃功能紊乱引起的长期便秘,就需要通便与补虚相结合,泻浊通便的同时兼顾健脾和中,益气养阴固本,攻补兼施,可服用顺益舒首荟通便胶囊进行调理,含有的何首乌、芦荟、决明子、枸杞子、阿胶、人参、白术、枳实等中药材,能共同发挥养阴益气,泻浊通便的功效。

同时,我们肠道中本来就有双歧杆菌、乳酸菌为代表的益生菌,也有大肠杆菌为代表的中性菌,肠道这些细菌在提高宿主免疫力、促进消化、调节肠道内分泌功能和药物代谢功能等方面担当着重要角色。

相对的,如果肠道细菌的平衡被破坏,就容易引起胃肠功能紊乱,所以对于患者来说,适当补充外源性益生菌,特别是双歧杆菌、乳酸菌等有益菌,可以服用顺益舒首荟通便胶囊的同时搭配首荟伴侣益生菌,有助于修复肠道微生态,促进消化,调节肠道内分泌功能。

另外,局部的按摩、热敷,能够缓解胃肠道胀气,增加消化道的血液循环,也有利于胃肠道功能紊乱症状的缓解,大家也可以试试。

总的来说,肚子疼、胀气、腹泻便秘,可能是我们每个人都再熟悉不过的“小毛病”,但是“小毛病”也可能预示着大问题,所以还是那句话,小病小痛千万别轻视,在合适的调理下,把大问题扼杀在摇篮里。

本节目由39健康网和鲁南制药共同制作,喜马拉雅独家播出,关注39健康,了解更多健康养生知识


参考:

[1] 胡闭月,王丽,张庆.益生菌对不同年龄人群功能性便秘治疗效果的研究进展[J].中国微生态学杂志,2020,32(11):1341-1345.DOI:10.13381/j.cnki.cjm.202011021.

[2] 林果为,王吉耀,葛均波.2017.实用内科学.第15版.人民卫生出版社.1529-1536.

[3] 中华医 学会消化病学分会胃肠动力学组,外科学会分会结直肠肛门外科学组.中国慢性便秘的诊治指南(2013, 武汉) .中华消化杂志, 2013, 33(5) : 291-2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