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医生 找医院 查疾病 症状自查 药品通 健康笔记

急性胆囊炎的五个危险因素

2017-12-31 01:51:32医脉通
栏目关注:
核心提示:急性非结石性胆囊炎的危险因素主要有:大手术、严重创伤、烧伤、肠外营养、肿瘤、感染以及糖尿病等。

  急性胆囊炎是胆囊的急性化学或细菌性炎症病变,据统计约90%~95%的急性胆囊炎是由胆囊结石引起,5%~10%为非结石性胆囊炎。前者的危险因素包括艾滋病、蛔虫、妊娠、肥胖等。同时,短期服用纤维素类、噻嗪类、第三代头孢菌素类、红霉素、氨苄西林等药物,长期应用奥曲肽、激素替代治疗均可能诱发急性胆囊炎。急性非结石性胆囊炎的危险因素主要有:大手术、严重创伤、烧伤、肠外营养、肿瘤、感染以及糖尿病等。

  1. 艾滋病

  艾滋病导致胆囊疾病可能通过两种机制:一种是艾滋病相关性胆管病变;另一种是急性非结石性胆囊炎。而在艾滋病患者中也有患有硬化性胆管炎的患者。

  (1)艾滋病相关性胆管病变:在患有艾滋病1年以上的中年患者中经常可以观察到其患有急性胆囊炎。90%的患者以右上腹痛为主诉,行腹部超声时可以观察到肝内及肝外胆管扩张。约有81%的患者腹部彩超及78%的患者CT可以观察到异常。肝脏生化检查可以观察到碱性磷酸酶水平的增高。

  (2)非结石性胆囊炎:艾滋病导致的非结石性胆囊炎患者的特征是:①发病年龄小于无艾滋病患者;②存在口服给药;③右上腹痛;④碱性磷酸酶及血清胆红素异常增高;⑤与巨细胞病毒和隐孢子虫感染相关。有研究指出,急性胆囊炎是艾滋病患者进行开腹手术最常见的原因。

  2. 药物

  Michielsen等进行的研究表明,部分药物可以导致胆囊结石的形成,从而间接地导致急性胆囊炎的发生。发病机制如表1。

  表1  药物导致胆囊疾病的发病机制

  

  3. 蛔虫

  蛔虫病的发病机制包括肝、胆道及胰腺疾病。发生于胆道的并发症包括:①非结石性胆囊炎;②急性胆管炎;③急性胰腺炎;④肝脓肿;⑤由蛔虫导致的胆囊结石形成。当蛔虫由十二指肠乳头进入胆道后,会导致肝脏及胆道的损伤,从而引起胆道疾病。通常进入胆道的蛔虫在1周内便会返回十二指肠,如果它们逗留超过10天,就会死亡并为结石的形成提供病灶。蛔虫病相关的疾病在女性多发(男女比例约为1:3),婴幼儿少见。怀孕的女性较未怀孕的女性发生胆道并发症的危险性要高。在蛔虫病的流行地区,蛔虫是胆囊结石的常见原因。

  4. 妊娠

  有研究指出,胆囊结石发生的危险性从进入青春期开始增高,进入更年期后开始下降。同样也有研究得出应用口服避孕药会致胆囊疾病的危险性增加的结论。因此有人认为雌激素和黄体酮的水平与胆囊结石的形成有关。事实上,在妊娠期间常规进行腹部超声检查可发现3.5%的孕妇存在胆囊结石,而胆囊结石也是妊娠女性发生胆囊炎最常见的原因,约占所有胆囊炎的90%或更大的比例;胆囊炎也成为继阑尾炎之后,妊娠女性发生腹痛的第二大原因,发生率约为1/1600~1/10000。而因为在怀孕期间行胆囊切除术的女性很少,因此腹腔镜手术是否增加孕妇及婴儿的危险尚没有定论。

  5. 急性胆囊炎与“5F”

  通常患有胆囊结石的患者有5个特征,可以用5个英文单词来总结,即5F:fair(白皙),fat(肥胖),female(女性),fertile(育龄期),forty(40岁)。而拥有这5项特质的人们体内的雌激素与黄体酮的水平较高。有研究显示,30~59岁之间的人群进行了长达10年的随访,用以评估胆囊结石的危险因素。他们得出结论,年龄在55~62岁之间的患者患有胆囊结石的危险性最高,并且绝大多数患者是在其50~60岁之间被诊断为胆囊结石。同时,胆囊结石在女性人群中的发病率是男性的2倍,此差距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缩小。

  胆囊结石是与肥胖有关的主要疾病之一。同时,Framingham等也证实了患有胆囊结石的患者比没有胆囊结石的患者更易发生肥胖,而这种趋势在女性患者中更明显。不仅肥胖,节食也与胆囊结石相关,有研究证明,胆囊结石与胆囊炎在BMI≥38的男性中发生率显著高于非肥胖人群。

  急性胆囊炎需要及时治疗,尤其是当患者存在胆囊扭转、化脓性胆囊炎时。后续将为大家整理与治疗有关的内容。

39健康网(www.39.net)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

39健康网专业医疗保健信息平台 优质健康资讯门户网站  

中国领先的健康门户网站,中国互联网百强,于2000年3月9日开通,中国历史悠久、规模最大、拥有丰富内容与庞大用户的健康平台。多年来,在健康资讯、名医问答、就医用药信息查询等方面持续领先,引领在线健康信息,月度覆盖超4亿用户。

特别策划
举报/反馈
链接地址:*
举报内容问题:*请选择举报类型
原创文章链接:
其他理由:
更多问题及建议: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