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肠道:生命之道(连载之二)
小肠:能量生产车间
很多人对小肠总是存在一种误解,认为小肠不过是便便从人体排到体外所经历的一段“隧道”,甚至无知地认为便便就是身体分泌出来的“有毒物质”,从来不思考便便是怎么“生”出来的。实际上,小肠和心、肝、脾、肺、肾一样,对我们极其重要。
如果没有小肠,咽下去的饭菜就会从胃里“扑通”一声直接掉到大肠,然后因为惯性飞出体外。那样的话,所有的食物都和泥土一样,对身体没有半点好处,因为食物里的营养无法被吸收到体内。如果没有小肠,我们从出生开始就要每天都输液,学校、办公室、出租车内、麻将桌上都得挂着装着各种营养液的瓶子,路上到处可见举着吊瓶的行人……
小肠就是这么重要,它为我们的生活提供了太多的方便。
小肠在体内并不是一根粗细一样的细管,它是由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三部分组成,全长大约有4~6米,正因为小肠有足够的长度,才能对食物进行有效的消化。在医院的胃肠科里,时常会看到有人因为手术切掉了大部分小肠,导致营养吸收不足,变得面黄肌瘦。
十二指肠位于胃与空肠之间,据说有一个解剖学家在解剖尸体时,用手指当尺子丈量,当时测量此部分的长度恰好十二个手指宽,便把这段肠子叫做十二指肠。虽然只有十二个手指宽,它的作用却非常大。
胃就像储存原料的一个仓库,空肠和回肠则是进行消化吸收的生产车间,而十二指肠是食物由“仓库”到“生产车间”的一个过渡。
成人十二指肠的长度为20~25厘米,在运输食物的同时,它还接受来自胰腺的胰液和来自肝脏的胆汁,并将它们混合在食物中。胰液含有多种酶,能够帮助肠道消化食物中的淀粉、脂肪及蛋白质。如果没有胰液的帮助,我们就算吃多少东西也吃不饱。胆汁也是个厉害的角色,它能使很大块的脂肪分解成脂肪颗粒,这样就极大地增强了肠道对脂肪的消化吸收。另外,粪便的颜色也是胆汁染黄的,如果因为某种疾病导致胆汁无法分泌,那我们吃进去的食物是什么颜色,拉出来的便便也就是什么颜色。
十二指肠之后,就是真正对食物进行消化吸收的空肠和回肠。空肠的意思是“空的肠子”,因为吸收消化能力强,蠕动快,食物很快被排空而得名。空肠之后就是回肠,它们之间几乎没有明显的分界。空肠和回肠是进行消化吸收的最重要的“车间”,我们吃进去的米面、植物油、肉类、蔬菜、水果里的大部分营养物质在这里被吸收,我们喝进去的水也大部分被小肠吸收,剩下一小部分被大肠吸收。
经过了胃的搅动,食物到了空肠和回肠时被混合成一团,并不时地翻滚,充分与肠道表面接触。经过3~8小时的旅程后,食物中的营养被吸收,食物的残渣慢慢变成粪便,随后进入另一端肠道——大肠。
阑尾:盲肠边缘的“蠕虫”
今天,阑尾已经是我们比较熟悉的一种器官,我们身边的不少人都被它折磨过,当我们右下腹疼痛难忍时,首先被怀疑的就是阑尾炎。但你知道吗?在过去漫长的年代里,阑尾炎也曾像今天的癌症一样,夺去了无数人的生命。
那时,医生都不知道这种病,不知道阑尾穿孔之后会造成腹腔脓肿和腹膜炎,更不知道只要简单地把阑尾切除就能治愈该症了。
其实,早在公元5世纪,在古埃及人存放木乃伊内脏的坛子里,就有关于阑尾炎的记载。而确切的图文描记,还要归功于1492年大画家达·芬奇的解剖图。1561年,意大利的解剖学家法罗皮奥第一次把阑尾比作一条蠕虫,并取名“盲肠”,直到18世纪初叶,人们才把“蠕虫状的盲肠”称为“阑尾”。1870年,哈佛医科学校的菲兹教授研究了几百名腹部患病的病人,继而第一个提出了“阑尾炎”这一医学术语。
其实,阑尾也是一段肠管,位于腹部的右下方,与盲肠相通,可远端却是封口的。所以,阑尾几乎不能吸收营养物质,一旦食物误打误撞进到阑尾里,非但不会被吸收,还会引起阑尾发炎,引起腹部的剧痛。
阑尾长约7~9厘米,直径约0.5厘米,又细又小,人类慢慢进化之后,阑尾也慢慢变成一种退化器官。与人类相比,食草动物的阑尾却很发达。
阑尾也不是一无是处,成人体内的阑尾主要与免疫功能有关。人出生后不久,一些淋巴组织便开始在阑尾中聚积,20岁左右达到高峰,并在60岁后消失殆尽。阑尾还能促进一些抵抗疾病的抗体和免疫细胞的生成。
阑尾具有分泌细胞,能分泌多种消化酶,及帮助肠管蠕动,甚至能分泌与生长有关的激素等。
39健康网(www.39.net)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
适用于对本品敏感的细菌引起的下列感染:1.上下呼吸道感染。2.泌尿道感染包括无并发症的淋病。3.腹膜炎以及其它腹腔内、盆腔内感染。4.败血症(包括伤寒)。5.妇科感染。6.骨、关节软组织感染。7.心内膜炎。由于本品对厌氧菌有效及对β-内酰胺酶稳定,故特别适用于需氧及厌氧混合感染,以及对于由产β-内酰胺酶而对本品敏感细菌引起的感染。[详细]
去看看 ¥0.0本品适用于对哌拉西林耐药,但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敏感的产β内酰胺酶的细菌引起的中、重度感染。1.由耐哌拉西林、产β内酰胺酶的大肠埃希菌和拟杆菌属(脆弱拟杆菌、卵形拟杆菌、多形拟杆菌或普通拟杆菌)所致的阑尾炎(伴发穿孔或脓肿)和腹膜炎。2.由耐哌拉西林、产β内酰胺酶的金黄色葡萄球菌所致的非复杂性和复杂性皮肤及软组织感染,包括蜂窝织炎、皮肤脓肿、缺血性或糖尿病性足部感染。3.由耐哌拉西林、产β内酰胺酶的大肠埃希菌所致的产后子宫内膜炎或盆腔炎性疾病。4.由耐哌拉西林、产β内酰胺酶的流感嗜血杆菌所致的社区获得性肺炎(仅限中度)。5.由耐哌拉西林、产β内酰胺酶的金黄色葡萄球菌所致的中、重度医院获得性肺炎(医院内肺炎)。治疗敏感细菌所致的全身和(或)局部细菌感染。[详细]
去看看 ¥7.0清热解毒,散瘀消肿。用于急慢性阑尾炎。[详细]
去看看 ¥20.75擅长领域:张绍荣 主任医师 医学博士 消化内科主任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消化内科博士研究生 临床身心疾病杂志编委 广东医学院兼职教授 广东省肝病学会人工肝及肝衰竭常委 广东省健康管理学会常委 从事临床工作20余年,擅长消化内科疾病如反流性食管炎、真菌性食管炎、胃食管反流病,急性胃炎,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功能性消化不良、菌群失调相关性腹泻、缺血性结肠炎、溃疡性结肠炎,肠易激综合征,慢性乙型肝炎,慢性丙肝以及药物性肝炎的诊治,对中西医结合治疗重胰腺炎也有丰富的临床经验。熟练掌握胃镜、肠镜的检查及诊断以及内镜下治疗,在工作中不断总结,在国家级及省级杂志发表医学论文20余篇,主持及参与市级和省级科研课题多项,获市级科技进步奖多项。
擅长领域:擅长于中西医结合诊疗甲状腺疾病等内科疾病。
擅长领域:运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功能性胃肠疾病、肝硬化、胆石症、急慢性胰腺炎、急慢性结肠炎、溃疡性结肠病及克隆病等,熟悉胃、肠镜检查及内镜下取异物、胃肠息肉内镜下高频电切、胃造瘘等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