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便药根据作用和原理不同共分为三种:
1、容积性泻药
这类药物通过改变肠道内pH值,保留水分,增加粪便体积,由此刺激结肠蠕动而保持大便通畅。通俗讲,就是使大便的体积膨胀变大,刺激已经有些麻痹的肠道蠕动排便,从机理上来看比较安全,现在市场上卖的乳果糖、低聚糖就属于此类。
2、刺激性泻药
这类药物主要通过对肠黏膜刺激使肠蠕动增加,并阻止肠液吸收,起到通便作用。比如果导片、番泻叶、大黄之类的都属于此类。因为是刺激性的,所以只适合临时性通便,如果长期使用,肠道会对这种刺激不断适应,由此产生依赖性,所以这种药会越吃越不管用,不得不增加药量。
3、润滑性泻药
这类药物通过润滑肠道、软化粪便使大便容易排出。比如石蜡、甘油这类的,甘油虽然能润滑,但可以增加体内胰岛素含量,有可能干扰糖尿病病人的血糖监测和治疗。所以,这类药物多是局部给药,比如开塞露之类,这样局部的作用更快,也避免身体的吸收。
年龄大的可以试试乳果糖,市面上已经有这样的成药了,而低聚糖类的通便药,则类似我们平时吃水果蔬菜产生的效果,主要是增加纤维素,像洋葱、芹菜、海带、苹果等都含有,这也是多吃水果蔬菜能通便的原理。
39健康网(www.39.net)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
擅长领域:擅长胃肠镜检查、胃肠镜下EMR治疗、早癌筛查、食管静脉曲张套扎及硬化剂注射治疗、痔疮内镜下治疗,经皮胃造瘘等。
擅长领域:张绍荣 主任医师 医学博士 消化内科主任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消化内科博士研究生 临床身心疾病杂志编委 广东医学院兼职教授 广东省肝病学会人工肝及肝衰竭常委 广东省健康管理学会常委 从事临床工作20余年,擅长消化内科疾病如反流性食管炎、真菌性食管炎、胃食管反流病,急性胃炎,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功能性消化不良、菌群失调相关性腹泻、缺血性结肠炎、溃疡性结肠炎,肠易激综合征,慢性乙型肝炎,慢性丙肝以及药物性肝炎的诊治,对中西医结合治疗重胰腺炎也有丰富的临床经验。熟练掌握胃镜、肠镜的检查及诊断以及内镜下治疗,在工作中不断总结,在国家级及省级杂志发表医学论文20余篇,主持及参与市级和省级科研课题多项,获市级科技进步奖多项。
擅长领域:慢性胃炎、反流性疾病、慢性便秘和腹泻等相关疾病的诊断治疗以及常规内窥镜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