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炎和溃疡性结肠炎的区别在于前者症状包括腹泻、腹痛、里急后重、黏液血便,而后者则可能伴随发热,诊断需依赖症状和实验室检查。
1.腹泻
肠炎是由病毒、细菌等病原体侵入肠道引起的炎症反应,这些病原体会刺激肠道黏膜,导致其分泌增加,从而引发腹泻。而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慢性炎症性肠病,主要累及结肠黏膜层,可导致肠道消化吸收功能障碍。肠炎患者的腹泻通常发生在小肠,表现为水样便;而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腹泻则集中在大肠,常伴有黏液和血液。
2.腹痛
肠炎时由于炎症因子刺激胃肠平滑肌收缩痉挛,以及胃肠道蠕动加快,此时就会出现腹部疼痛的症状。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存在结肠黏膜损伤,当炎症因子刺激受损的黏膜神经时,会引起腹痛。肠炎引起的腹痛可能位于脐周或下腹部,持续时间不一;而溃疡性结肠炎的腹痛多为持续性,位置从左下腹开始逐渐向全腹扩散。
3.里急后重
里急后重是肠炎和溃疡性结肠炎都可能出现的症状,主要是因为炎症刺激直肠壁,使患者有强烈的排便意愿,但每次排便量却很少。里急后重的感觉通常出现在肠炎和溃疡性结肠炎的后期阶段,且随着病情的发展会越来越严重。
4.黏液血便
肠炎和溃疡性结肠炎都会导致结肠黏膜发生炎症和损伤,此时毛细血管破裂出血,血液与肠道分泌物混合形成黏液血便。黏液血便通常出现在溃疡性结肠炎的病变区域,即乙状结肠和直肠。
5.发热
感染性肠炎和溃疡性结肠炎均存在一定的免疫应答,机体为了抵御病原体入侵,会释放内源性致热原,通过影响体温调节中枢,使产热增多、散热减少,导致发热。肠炎和溃疡性结肠炎所引起的发热一般比较低,不会超过38℃,而且还会伴随出汗的情况。
针对肠炎和溃疡性结肠炎的区别,可以进行血常规、粪便常规及培养、结肠镜检查等来明确诊断。治疗措施包括遵医嘱使用抗生素如环丙沙星、甲硝唑,重症者需住院观察并接受静脉输液治疗。患者应注意休息,避免食用辛辣、油腻食物,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以促进病情恢复。
39健康网(www.39.net)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